健康科普
【科普】走進腸梗阻
最近很多患者跟我說,大夫,我都好幾天沒有大便了,放屁也少,肚子也脹的難受,都不敢多吃東西,總覺得不往下走。聽到這種主訴首先映到醫生的腦海里就是先排除腸梗阻,一查腹平片提示有氣液平面,果然考慮不全腸梗阻。那么究竟什么是腸梗阻呢?在什么情況下會出現腸梗阻呢?該怎么治療,怎么預防呢?今天我就帶大家來簡單的了解一下腸梗阻。
腸梗阻是指各種原因引起的腸道內容物不能正常運行、順利通過腸道,它不但可引起腸管本身解剖和功能上的改變,還可導致全身性的生理紊亂,嚴重時可危及生命,臨床表現復雜多變。有研究表明約15%急性腹痛者其病因就為腸梗阻。而大腸梗阻常見原因為結直腸腫瘤,大腸梗阻在結直腸腫瘤急性并發癥中高達80%,梗阻位置多發生在乙狀結腸。另外某些伴有癌性疼痛的患者需要長期服用止疼藥物,而止疼藥物最大的副作用就是便秘,久而久之可能引發糞塊阻塞腸道而引起腸梗阻。另外某些晚期腫瘤患者,出現腸系膜或腹膜后淋巴結轉移壓迫腸腔后亦會導致腸腔變窄,進而影響腸蠕動引發腸梗阻。
由于腸梗阻的原因、部位、病變程度、發病緩急的不同,可有不同的臨床表現,但有一些是共同的癥狀。腸梗阻的主要癥狀包括:腹部陣發性絞痛、食欲減退、便秘、嘔吐、無法排便或排氣、腹脹等。其典型癥狀是:腹痛、嘔吐、腹脹、肛門停止排氣排便。我們通常簡單記憶成“痛吐脹閉”。當出現上述這些癥狀,且一直無法得到緩解時,應引起警惕,住院期間要及時告知主管醫生,若在治療休息間歇期要及時就醫??傮w來說,腸梗阻可能引起嚴重的后果,病情變化復雜,故當有劇烈腹痛或其他上述腸梗阻癥狀時應及時就醫。
腸梗阻最好的檢查方法是立臥位腹平片,所以在整個治療過程中會不斷的進行此項檢查。
腸梗阻的一般治療包括:
1.糾正水、電解質紊亂和酸堿失衡。當發現有完全性腸梗阻時醫生首先會要求禁食、禁水,一般會建議患者行深靜脈置管,因患者禁食水,需要及時補充每日所需的水、電解質和營養物質等。這個時候一定要聽醫生的話,不可擅自進食水,以免加重腸梗阻.
2.胃腸減壓。所謂胃腸減壓就是經鼻腔放置一根胃管進入到胃內,因經肛已無法排出腸腔內的液體及氣體,所以要經此胃腸減壓管引出積壓在消化道內的液體和氣體,減輕腸腔膨脹,而且這樣也有利于腸壁血液循環的恢復,減少腸壁水腫。但是傳統的鼻胃管長度較短,只能減少胃內壓和抽吸胃液,而對腸腔內的液體無法做到充分引流,致使大量氣液積聚在腸道,造成腸壁擴張水腫,繼而血流受阻,影響腸道功能恢復,可能導致治療時間延長或失敗。而腸梗阻導管的問世,進一步解決了這個問題,腸梗阻導管可經鼻或經肛型插入腸腔,它的長度大,進入腸腔后進行全程腸管減壓。前導子的重力作用和近端腸蠕動對前囊的推動作用,將導管向小腸遠端推進,可以到達腸梗阻部位的近端,直接進行吸引減壓,大大增加了腸內容物引流效率。在減壓充分的情況下緩解腸道水腫和恢復血運,為恢復腸功能奠定了良好基礎。
3.防治感染。腸梗阻后,腸壁血液循環有障礙,腸粘膜屏障功能受損,可致腸道細菌移位,或是腸腔內細菌直接穿透腸壁至腹腔內而發生感染。所以腸梗阻患者也要監測體溫、及時查體看是否腹部壓痛、反跳痛、肌緊張等腹膜感染的體征,以方便及時應用抗感染藥物控制。
對于日常生活管理上應注意:
少食刺激性辛辣食物,宜食營養豐富、高維生素、易消化吸收的食物;
少食粗纖維的食物,避免暴飲暴食,飯后忌劇烈活動;
注意飲食及個人衛生,飯前、便后洗手,忌進食不潔的食物;
便秘者應注意通過調整飲食、腹部按摩、中醫針灸、通便藥物輔助等方法保持排便通暢;
保持心情愉悅,每天適當進行體育鍛煉。當然了,最重要的一點還是要配合醫生的治療。
部分圖片來自互聯網,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系。
責任人編輯:醫院辦公室
-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