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朝陽區桓興腫瘤醫院

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醫聯體醫院

腫瘤??漆t協體

您所在的位置: 首頁 >>健康科普

健康科普

吸煙與肺癌 ——“世界無煙日”科普

作者:程國威 發布時間:2023-05-29 瀏覽次數:
字號: + - 14

  吸煙危害公眾健康已是不爭的醫學事實,我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煙草生產國和消費國,也是最大的煙草受害國。近年來為了將吸煙危害健康的科學證據展示國人,政府部門在全國范圍開展了一系列科學研究、流行監測、健康教育等控煙工作,并取得不斷取得進展,但國人吸煙率仍居高不下,公眾對吸煙危害健康的認知亟待提高。

圖片1.png

  吸煙與肺癌發病率的研究

  香煙點燃后產生胺類、氰化物、苯丙芘尼古丁類等多種強致癌物質,尼古丁本身可誘導細胞增殖、新血管生成,并抑制藥物誘導的細胞凋亡,目前有大量研究表明了吸煙狀態與肺癌關系密切,且肺癌危險性隨吸煙量及吸煙年限而增加。2016年全球疾病負擔(GBD2016)研究顯示:世界范圍內肺癌的致死率逐年升高,已成為癌癥死因之首,控制肺癌發病迫在眉睫。我國在 20 世紀 70 年代開始開展吸煙與肺癌關系的研究,證實吸煙增加肺癌的發病和死亡風險,且存在劑量反應關系。一項對中國城鄉地區100 萬人的死因大規模調查結果顯示,男性吸煙者死于肺癌的風險是不吸煙者的 2.72 倍(城市地區為 2.98倍,農村地區為 2.57 倍);女性吸煙者死于肺癌的風險是不吸煙者的 2.64 倍(城市地區為 3.24 倍,農村地區為 1.98 倍)。無論是在城市地區還是在農村地區,男性死于肺癌的風險隨著每天吸煙量的增加以及開始吸煙時年齡的提前而增加。我國國家癌癥中心的最新統計數據顯示:2015年,我國肺癌新發病例約 78.7 萬,占癌癥總發病例數(392.9 萬 )的 20.0%;肺癌死亡病例約 63.1 萬,占癌癥總死亡例數(233.8 萬 )的 27.0%;肺癌發病數和死亡數居惡性腫瘤發病數和死亡數的首位。國家呼吸醫學中心開展的中國慢性病前瞻性隊列研究基線納入 50 萬例 30-79 歲研究對象,隨訪多年發現,肺癌發生風險隨開始吸煙時年齡提前、吸入程度加深及吸煙量增多而增加:開始吸煙時年齡≥ 25 歲、20-24 歲和<20 歲的吸煙者患肺癌的風險分別是不吸煙者的 1.90 倍、2.64 倍和 3.17倍;每天吸煙量 <15 支、15-24 支、≥ 25 支的吸煙者患肺癌的風險分別是不吸煙者的 1.90 倍、2.68 倍和 3.59 倍。

圖片2.png

吸煙引發肺癌的機制研究

  肺癌是一種異質性疾病,受到暴露環境和體質遺傳或表觀遺傳易感性的影響。Meta分析研究結果顯示,腫瘤家族史、吸煙、精神和心理因素、呼吸疾病史、被動吸煙、烹飪油煙等6個因素中,吸煙與中國人群肺癌發生風險的關聯強度僅次于腫瘤家族史。長期暴露在煙草煙霧中對癌癥風險的影響促使了針對吸煙人群的生物標志物的研究,癌癥是基因組和表觀基因組故障的結果,這些故障導致了最初的癌前病變。已知的非小細胞肺癌的致癌因素是基因突變,2018年美國國家綜合癌癥網(NCCN)也指出EGFR、ALK、ROS1 、KRAS、BRAF基因中的某一個或多個發生突變就可以誘發非小細胞肺癌。有研究表明,與肺癌中的非吸煙者相比,吸煙者的基因組改變頻率更高,至少有TPX2、MYBL2、CDC6、NCAPH、NCAPG、BIRC5、BUBl、BUBlB、CDC25C等多個關鍵基因參與了肺腺癌的生物學過程。2019年一項將薈萃分析與動物實驗結合的研究表明吸煙不僅可使抑癌基因p16基因和RASSFlA基因甲基化,增加肺癌易感性。同時誘導非小細胞肺癌細胞miRNAs、mRNAs、lncRNAs的變化,進而促使肺癌的發生和侵襲。

  二手煙暴露與肺癌發生的研究

  一項納入40000多例患者的Meta分析,結果顯示,有環境二手煙暴露者患肺癌的風險是無二手煙暴露者的1.64 倍,暴露于家庭及工作環境二手煙的不吸煙者患肺癌的風險分別增加48%和38%。一項覆蓋中國17個省級行政單位共109936 例研究對象進行Meta 分析,結果表明,有二手煙暴露的女性發生肺癌的風險是無二手煙暴露女性的1.62 倍;而且,隨著暴露劑量增大,其風險也會逐漸升高:丈夫每天吸煙≥20支和<20支的女性發生肺癌的風險分別是無二手煙暴露女性的1.41倍和1.11倍,工作場所每天暴露于煙草≥ 300 min 和<300 min 者發生肺癌的風險分別是無暴露者的1.87 倍和1.07 倍。

  電子煙與肺癌的研究

  值得注意的是,電子煙的使用在我國呈現上升趨勢?!?15 歲人群現在使用電子煙的比例由2015年的0.5%上升到2018年的0.9%,據此推算正在使用電子煙的人數約為1 035萬,其中年輕人使用比例相對較高,15~24 歲年齡組最高(1.5%)?,F有研究發現,電子煙液中含有甲醛、乙醛等有害物質。甲醛具有極強的致癌性,并且會抑制呼吸道上皮細胞纖毛的運動,進而對呼吸道產生損害。有研究還發現,隨著煙液的溫度升高,甲醛、乙醛等的濃度明顯增加。此外,電子煙液中檢出煙草特有亞硝胺,其中N-亞硝基降煙堿、4-(甲基亞硝胺基)-1-(3- 吡啶基)-1-丁酮,被國際癌癥研究機構列為Ⅰ類致癌物。另有研究發現,電子煙液體和氣溶膠的細胞毒性對人肺成纖維細胞、肺上皮細胞(A549)和人胚胎干細胞具有明顯的細胞毒性,不同品牌、口味的電子煙均具有細胞毒性,可導致細胞凋亡、細胞損傷等,警醒我們應該認識到電子煙可致癌發生的事實。

  戒煙與早期篩查降低肺癌風險的研究

  多項研究表明,與當前吸煙者相比,戒煙可以降低曾經吸煙者的肺癌死亡率和發病率。一項針對我國 45 900 例 45~74 歲的健康受試者開展了一項基于人群的隊列研究,多因素分析結果顯示:與現在吸煙者相比,從基線時開始戒煙者在隨訪結束時的肺癌發病風險降低了28%,而在基線時已戒煙并一直持續至隨訪結束者患肺癌的風險降低了58%。肺癌早期篩查可以將死于肺癌的相對風險降低20%,與成功戒煙結合后,這一益處可高達38%。一項研究發現,與被動就診組相比,主動篩查組發現更多女性及非吸煙者肺癌,發現的肺結節更小,亞實性結節更多,主動篩查能發現更多的純磨玻璃結節,腺體前驅病變、腺癌占比更高,鱗癌占比更低,0 期和Ⅰ期患者比例更高。主動篩查組能發現更多的早期肺癌,手術方式也更趨向于微創。

  結語:

  為有效控制煙草危害,2019年6月,《國務院關于實施健康中國行動的意見》中要求實施控煙行動,作為約束性指標提出2022年和2030年,≥15歲人群吸煙率應分別降低至24.5%和20%以下?,F在吸煙者中無戒煙意愿的比例依舊較高,戒煙服務也未納入社區衛生服務和醫保,所以戒煙服務很難惠及到多數吸煙者,為有效降低煙草的疾病負擔,政府及衛健機構應采取更多措施提高吸煙者的戒煙意愿,使吸煙者能夠提早戒煙。任重道遠,希望社會各界有識之士能關注并推動我國控煙衛生事業的發展,為國民健康做出貢獻。


  數據來源及參考文獻:

  1.《中國吸煙危害健康報告2020》概要

  2. 2010—2020年天津市死亡居民吸煙率變化趨勢及主要死亡原因構成分析

  3. 吸煙與肺癌發生發展關系的Meta和生物信息學分析

  4. 非小細胞肺癌基因突變與吸煙相關性的研究現狀

  5. 主動篩查在早期肺癌診治中的作用及健康管理建議

  • 標簽:
俄罗斯婆娘与英国老头强奸捆绑调教的视频